中醫食療藥膳與養生
中醫食療藥膳的與養生 一.中醫食療學的概念 中醫食療學,是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研究膳食在人體醫療保健中的作用及其應用規律的一門學科,包括食物療法和藥膳療法. 1. 什么是食療 食療又稱食治,即利用食物來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使其獲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種方法。通常認為,食物是為人體提供生長發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的可食性物質。也就是說,食物最主要的是營養作用。其實不然,中醫很早就認識到食物不僅能營養,而且還能療疾祛病。 2.什么是藥膳 藥膳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或由食物,或食物與藥物配伍組成,采用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制成一種既能果腹,滿足人們對美味食品的追求,同時又有保健、預防、治療作用,美味可口,色、香、味、形俱佳的特殊膳食品。 二.食療的發展及藥膳的分類 1. 食療的發展 1)萌芽時期遠古(食醫、疾醫、瘍醫、獸醫)-殷商(湯液經山海經酒發明) 2)奠基時期黃帝內經的問世為食療學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張仲景食療內容確定食療的原則,選用不少食療方劑,比較詳細論述食禁問題。 3)發展時期魏武帝-四時御食物-建立“食制”;千金藥方-專列“食治篇”;食療本草-我國第一部食療專著。 4)興盛時期太平圣惠方-病時治病、平時養神(食療食養)。飲膳正要-我國第一部營養學專著,將我國食物本草研究從著重“食治”推進到著重于“食補”的新階段,是中醫食療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標志著中國食療學的日趨成熟和高度發展。 5)本草綱目-收集的食物資源豐富、保存了不少有關食療內容的佚文、收集大量的食療方法,是食療學科形成的代表性著作;隨息居飲食譜-進一步說明辨證論治在食療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也標志著明清時期食療學已經走向成熟。 6)完善時期科普性、叢書性、專著性食療書籍的大量問世。 2. 藥膳的分類 分為食療中藥,食療藥膳兩類。 三.體質食療的養生原則 1.體質的形成稟賦于先天,影響于后天,增強于鍛煉。 2.九種體質分類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琦教授繼承了古代及現代體質分型方法的臨床應用性原則,以及現代學者以陰陽、氣血津液的盛衰、虛實變化為主的分類方法。把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淤血質、抑郁質、特稟質九種。 1)平和質-食療養生 ①氣味調和 平和質的人應力求五味調和,不可偏嗜。五味各有所歸之臟,兼有寒熱之性,欲使人體陰陽平衡、氣血充盛、臟腑協調,必須均衡地攝入五味。不使五味有所偏勝,以保正氣旺盛,身體健壯。 寒溫適中 平和質者飲食要寒溫適中,不宜過于偏食寒性或熱性的食物,以免日久影響機體的陰陽平衡,引起體質的變易。日常生活中,應盡量選擇平性或稍具溫、涼之性的食品。也可以利用相反的食性而調節食物的寒溫之性,如水產品魚、鱉之類多有寒涼之性,烹調時多佐以蔥姜等調味品,或加料酒,可借其辛溫之性以消除水產食物的寒性。 春季忌食食物 忌吃羊肉、狗肉、鵪鶉、蕎麥、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及辛辣食物。忌食生冷油膩之品。應少食酸味食品,因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 四是食療-春季 肝 春季陽氣初升,萬物復蘇,升法向上,順暢調達。春宜升補,既順應陽氣升發之性,食性宜清輕升發,萱透陽氣。但應注意升而不散,溫而不熱,不過用辛熱升散之品。宜多食蔬菜,如菠菜、韭菜、芹菜、春筍、薺菜等輕靈萱透、清溫平淡之品,均宜攝食。 水炒香椿雞蛋 【配料】雞蛋、香椿苗。鹽、味精。 【制法】鍋內加入一勺水,燒開,調味。加入打好的雞蛋,炒熟裝盤。撒上焯好的香椿苗。 鮮筍老鴨湯 【配料】老鴨200克、鮮筍150克,玉米粒、枸杞子各少許。鹽、味精、胡椒粉、姜片、清湯、料酒、植物油。 【制法】將鮮筍去殼洗凈切片,焯水備用;老鴨處理干凈、切成4厘米見方的塊,用沸水焯透。鍋放油燒熱,放姜片、鴨快炒干,加入清湯、料酒、鹽,移至高壓鍋燒15分鐘。將鮮筍、玉米粒、枸杞子加入老鴨湯,用鹽、味精、胡椒粉調味,燒沸即可。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清熱去火、補血養陰益氣。 ②四時食療夏季 心 夏季陽氣隆盛,氣候炎熱,其性如火,萬物繁茂。夏宜清補,應選用清熱解暑,清淡芳香之品,不可食用味厚發熱的食物。宜多食新鮮水果,如西瓜、番茄、菠蘿等,其他清涼生津食品,如金銀花、菊花、蘆根、綠豆、冬瓜、苦瓜、黃瓜、生菜、豆芽等均可酌情食用,以清熱祛暑。 ③四時食療長夏 脾 長夏為夏秋之交,此時天熱下降,地濕上蒸,氤氳熏蒸,濕氣充斥,為一年之中濕氣最盛的季節。長夏內通脾氣,脾為陰土,喜燥惡濕,濕盛于外,困阻脾陽,運化無力,每見四肢困倦、胸悶腹脹、食少納呆、嘔惡腹瀉、尿少水腫等水濕內停之象。長夏季節,宜用淡補,即用淡滲利濕之品以助脾氣之健運,防止濕困中焦。多選用茯苓、藿香、山藥、蓮子、薏米、扁豆、冬瓜、絲瓜等淡滲利濕健脾之品,最忌滋膩礙胃。 ④四時食療秋季 肺 秋季陽氣收斂,陰氣滋長,陰陽處于相對平衡狀態,進食補品宜選用寒溫偏性不明顯的平性藥食,不宜用大寒大熱之品,即所謂平補之法。同時,因秋風勁急,氣候干燥,宜食用濡潤陰類食物以保護陰津,如沙參、麥冬、胡麻仁、阿膠、甘草、五谷、魚蝦、家畜、家禽等。 ⑤四時食療冬季 腎 冬季天寒地凍,陽氣深藏,陰氣大盛,萬物生機潛藏,精氣涵養。冬宜溫補,選用溫熱助陽之品,以扶陽散寒,如姜、桂、胡椒、羊肉、牛肉、鹿脯、棗、狗肉、鱔魚、龜、鱉溫補之常用食品。 2)氣(血)虛質-食療養生原則 ①.補益脾肺,兼顧心腎。氣虛證多與肺、脾、心、腎虛損有關,食療應以分別補其臟虛為原則。由于“氣之根在腎”,因此,補氣時可酌加杞子、桑椹子、蜂蜜等益腎填精之品。食性平和,宜為平補。氣虛表現多為臟腑功能減退,尚未出現寒象,宜用營養豐富易于消化的食物。氣血兩虛宜益氣生血、益氣活血、益氣攝血。 .忌寒濕、油膩、厚味食物。 ②氣(血)虛質-飲食宜忌 常用補氣食物糯米、粳米、小米、山藥、香菇、蘑菇、猴頭菇、大棗、牛肉、雞肉、帶魚、黃花魚等。平補類食物豆制品、蛋、豬肉、山藥、百合。針對氣虛體質之人不耐寒冷、抵抗力差的特點,在冬季應增食部分溫性食物,如冬蟲夏草、胡桃仁、羊肉、狗肉等,佐以肉桂、干姜等辛溫之品以補助陽氣,增加機體御寒能力。補氣類食品易致氣機壅滯,過食易礙脾胃運化功能,影響食欲,應配伍少許行氣之品如陳皮、砂仁等。常用中藥人參、黨參、黃芪、白術、黃精等。 ③氣(血)虛質-食療舉例 黃芪燉雞 【配料】生黃芪30g,母雞1只,佐料適量。 【制作】將母雞去毛及內臟,洗凈,再將黃芪放人母雞腹中縫合,置鍋中加水及姜蔥、大料、鹽等佐料燉煮至雞爛熟。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補肺益氣,健脾養胃。 小麥紅棗粥(本草綱目) 【配料】小麥50克,粳米50克,紅棗5個,桂圓肉15克,白糖適量。 【制作】先將小麥淘洗干凈,加熱水浸脹;將粳米和紅棗洗凈;桂圓肉切成細丁。然后將小麥、粳米、紅棗、桂圓放入砂鍋中,共同煮成粥。起鍋時再加入白糖。 【服法】每日2次,趁溫熱服。 【功效】養心安神。 參棗湯(十藥神書) 【配料】人參10克,大棗5枚。 【制法】人參切片備用。大棗洗凈備用。人參放入砂鍋中,加清水浸泡半天,加大棗,煮約1小時即成。 【服法】本品有大補氣血功效。適用于氣血虧虛,虛弱勞損。 【效用】本品原名獨參湯,為大補氣血的代表方。本方可用于貧血。本品補益之力較強,實證、熱證者不宜食用 瓊玉膏 飲膳正要 【配料】人參50克,茯苓200克,生地200克,蜂蜜適量。 【制法】將人參、茯苓、生地和清水放入鍋內,以大火煮開后,改用小火,煎取汁液。留渣再煎,連續3次,合并汁液,煎熬至粘稠時,兌入蜂蜜,攪拌均勻,加熱至沸停火,待涼裝瓶,備用。每日1勺,開水沖服。 【功效】益氣養陰,駐顏益壽 3)陽虛質-食療養生原則 ①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本。故云“腎陽為根,脾陽為繼”。陽虛質者宜適當多吃一些溫陽壯陽的食物,以溫補脾腎陽氣為主。陽虛質,平時應少生冷粘膩之品,即是在盛夏也不要過食寒涼之品。 ②陽虛質-飲食宜忌 常用的補陽的食物可選用羊肉、豬肚、雞肉、帶魚、狗肉、麻雀肉、鹿肉、黃鱔、蝦(龍蝦、對蝦、青蝦、河蝦等)、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茴香等,這些食物可補五臟,添髓,強壯體質。 ③陽虛質-食療舉例 韭菜炒鮮蝦仁 【配料】韭菜250g,鮮蝦400g,鹽、蔥、姜、黃酒、植物油各適量。 【制法】將韭菜洗凈,切段,鮮蝦剝去殼洗凈,蔥切成斷,姜切成末備用。燒熱鍋,放植物油,先將蔥下鍋炒香,再放蝦和韭菜,烹黃酒,連續翻炒至蝦熟透,起鍋裝盤即可。 【應用】佐餐食用。 【功效】補腎壯陽。 胡桃仁粥(海上集驗方) 【配料】胡桃仁50克,粳米100克。 【制法】胡桃仁切成細米粒樣備用。粳米備用。粳米放入鍋內,加清水,旺火燒沸后,在改用小火煮至粥成,然后加入胡桃仁,候兩三沸即可。 【效用】本品有補腎固精、溫肺定喘功效。本品偏于溫補,故陰虛火旺及痰熱咳嗽者不宜食用。 羊肉扒萵筍 【配料】羊肉300克,萵筍400克,姜末、蔥碎、蒜蓉少許,芡湯40毫升,生粉20克,料酒15毫升,鹽5克,香油、胡椒適量 【制法】將羊肉、萵筍洗凈切片,將芡湯、香油、胡椒粉、生粉調成芡汁;鍋置火上,加油燒熱,將羊肉片過油、撈出,再將萵筍炒熟、盛置碟上;原鍋加油燒熱,投入姜花、蒜蓉爆香,再加入羊肉、蔥碎,烹入料酒,調入芡汁拌勻,倒在萵筍上即可。 【服法】作菜肴食用。 【效用】萵筍具有鎮靜作用,經常食用有助 于消除緊張,幫助睡眠。男士適合經常食用。 胡桃仁粥(海上集驗方) 【配料】胡桃仁50克,粳米100克。 【制法】胡桃仁切成細米粒樣備用。粳米備用。粳米放入鍋內,加清水,旺火燒沸后,在改用小火煮至粥成,然后加入胡桃仁,候兩三沸即可。 【效用】本品有補腎固精、溫肺定喘功效。本品偏于溫補,故陰虛火旺及痰熱咳嗽者不宜食用。 4)陰虛質-食療養生原則 ①陰陽是對立制約的,偏于陰虛者,由于陰不制陽而陽氣易亢。腎陰是一身陰氣的根本,陰虛質者應該多食一些滋補腎陰的食物,以滋陰潛陽為法。 ②陰虛質-飲食宜忌 常選擇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烏賊、龜、鱉、海參、鮑魚、牛奶、牡蠣、蛤蜊、海蟄、鴨肉、豬皮、豆腐、甘蔗、桃子、銀耳、蔬菜、水果等。這些食品皆有滋補機體陰氣的功效。陰虛火旺之人,應少吃辛辣之品。 ③陰虛質-食療舉例 黃精粥(調疾飲食辯) 【配方】黃精50克,粳米100克。 【制法】黃精清水浸泡后撈出,切碎備用。粳米淘洗干凈備用。黃精與粳米放入鍋內,加清水,旺火燒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成。 【效用】本品有補虛損,益氣陰功效。適用于虛弱勞損。 本品性質滋膩,易助濕生痰,故脾虛濕困,痰濕咳嗽以及中寒便溏者不宜食用。 百合雞子黃湯(金匱要略) 【配料】百合7枚,雞子黃1枚,白糖適量。 【制法】百合脫瓣,清水浸泡一宿,待白沫出,去其水。放入鍋中,加清水,旺火燒沸后再改用小火煮約半小時,然后加入雞子黃攪勻,再沸,調以白糖(或冰糖)進食。 【功用】本品有滋陰潤肺,清心安神功效。適用于百合病,神情不寧,沉默少言,欲睡不能睡,欲行不能行,欲食不能食,似寒無寒,似熱無熱,口苦,尿黃。 5)痰濕質-食療養生原則 ①肺主通調水道,脾主運化水液,腎為主水之臟,津液的運行、輸布和代謝與肺脾腎三臟的關系最為密切。痰濕質之人在飲食上,既要科學合理攝取飲食,又要充分注意飲食禁忌。一般而言,飲食宜清淡,應適當多攝取能夠宣肺、健脾、益腎、化濕、通利三焦的食物。體形肥胖的痰濕質人,應少吃肥甘油膩之品。 ②痰濕質-飲食宜忌 常用的食物可選用赤小豆、扁豆、蠶豆、花生、枇杷葉、文蛤、海蟄、胖頭魚、橄欖、蘿卜、洋蔥、冬瓜、紫菜、荸薺、竹筍等。 ③痰濕質-食療舉例 三七首烏粥 【配